今天是農歷正月十五,在這里,南陽銀通公司恭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每年的這一天,按中國民間的傳統,人們都要出門賞月、燃燈放焰、猜燈謎、吃元宵,合家團聚,一起同慶佳節!對于元宵節的來歷,小編也特意在網上找出了3種流傳較廣的說法供大家參考。
來歷傳說一
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相傳呂后一系在呂后死后害怕大全旁落,密謀叛亂,宗室齊王劉囊聯合開國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諸呂之亂”。平亂之后,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恒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里家家張燈結彩,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來歷傳說二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人們慶祝一年中次的月圓之夜。據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燃燈放煙火的習俗就是從這個說法來的。
來歷傳說三
元宵節起源于“火把節”,漢代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谷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火把也逐漸變為了彩燈。
自唐朝中期以來,元宵節發展成為了我國全民性的狂歡節,因此元宵節是把傳統節日習俗體現得最為徹底和典型的傳統節日。南陽市體育中心近幾天也舉辦了傳統民俗展演專場活動,鑼鼓喧天,笑聲飛揚,抖空竹、滑旱船、抬花轎、扭秧歌等近20個項目精彩上演,現場數千名市民駐足觀看。
值此佳節,南陽銀通公司再次祝您:日圓,月圓,圓圓如意;官源,財源,源源不斷;人緣,福緣,緣緣于手。情愿,心愿,愿愿成真!節日快樂!新的一年里,南陽銀通節能公司也將繼續以“創造綠色宜居環境”為理念,以“鑄就企業品牌形象”為宗旨,實施國家專業技術標準和強化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不斷創新,著力發展綠色節能產品,為實現我國節能減排宏偉目標而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