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經濟資訊報道,當下不少在建項目所使用的外墻保溫材料以次充好、施工不按標準來等問題令人擔憂。
記者近日根據消費者舉報,走訪了濟南市槐蔭區某小區,發現該項目主體部分已全部完工,正在進行外墻保溫施工階段,據了解甲方所采購的外墻保溫材料為STP真空絕熱(保溫)板。但記者卻發現了一些問題:從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山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聯合2016年9月1日實施的山東省工程建設標準《STP 真空絕熱板建筑保溫系統應用技術規程》中規定:系統必須牢固、安全、可靠,應能適應基層的正常變形而不產生裂縫、空鼓或脫落;外觀要求無可見裂縫、無粉化、空鼓、剝落現象。在施工現場看到,已上墻的保溫材料膨脹情況十分嚴重,后期如出現脫落,老百姓的居住環境安全問題著實讓人堪憂。

記者對現場的保溫材料進行了抽查,發現其導熱系數嚴重達不到JG/T438 -2014《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用真空絕熱板行業標準》中導熱系數小于等于0.008的標準,保溫效果嚴重不達標,不僅違背了國家節能政策,降低居住舒適度外,還會大大增加耗能。
隨后記者來到了槐蔭區住建局質量監督科反映相關情況,其周姓同志當場打電話至施工單位進行詢問,得到的回復是該項目的現場監理人員已經發現了外墻保溫板的質量問題,已勒令停工。后續記者從槐蔭區住建局質量監督科得到回復,甲方已要求停止施工更換材料供應商,但并未對已經施工上墻的保溫材料如何處理作出明確答復。

而當記者14日再次走訪,發現施工單位還在作業中,而那些嚴重膨脹、導熱系數不達標的保溫材料已大面積上墻…
這樣的例子在建筑行業不會少見,但是安全問題無大小,不管是監管單位還是施工單位都應引起重視,不應在法律邊緣試探。民生工程,講究的是利國利民,給消費者打造一個安心舒適的居住環境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