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環保部、發改委、工信部等多部委及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共同印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方案提出,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數同比下降15%以上。鋼鐵有色水泥行業全面限產停產,采暖季唐山等城市鋼鐵限產50%,電解鋁和氧化鋁企業限產30%以上,水泥建材全部停產。
方案提出,在2017年采暖季前(11月15日前),京津冀及周邊區域要提前完成化解過剩產能任務,“2+26”城市完成72臺機組、398萬千瓦的燃煤機組淘汰,淘汰的燃煤機組要實現電力解列或煙道物理割斷。
同時,鋼鐵、焦化、建材、有色等多個行業在采暖季將錯峰生產。
“2+26”城市要實施鋼鐵企業分類管理,按照污染排放績效水平,2017年9月底前制定錯峰限停產方案。石家莊、唐山、邯鄲、安陽等重點城市,采暖季鋼鐵產能限產50%,以高爐生產能力計,采用企業實際用電量核實。
除了保障供暖等民生任務,水泥、磚瓦窯、陶瓷、石膏板等建材行業采暖季全部實施停產。方案要求,各地應結合本地建材行業產業特征,提出更大范圍錯峰生產要求。
有色化工行業優化生產調控,采暖季電解鋁廠限產30%以上,氧化鋁企業限產30%;炭素企業達不到特別排放限值的,全部停產,達到特別排放限值的,限產50%以上;涉及原料藥生產的醫藥企業涉VOCs排放工序、生產過程中使用有機溶劑的農藥企業涉VOCs排放工序,在采暖季原則上實施停產。
工業企業大宗物料實施錯峰運輸。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除了民生保障物資等,環渤海地區港口集疏運車輛禁止進出港區。
此外,方案要求,各省市于2017年9月底前向環境保護部報送“散亂污”企業清理整頓項目清單、無組織排放改造全口徑清單、工業企業錯峰停限產方案項目清單、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減排項目清單。
2017建筑材料價格上漲原因。
在采暖季環保限產停產政策預期下,鋼鐵、有色、化工迎來了幾輪上漲潮。
在“大氣十條”設立的京津冀空氣質量任務尚未完成的情況下,考慮到下半年逐漸步入供暖季,環保壓力會更大,因此環保政策將持續收緊,以實現“大氣十條”的政策目標。
此次《方案》提出的PM2.5的最新控制目標及舉措,均是在“大氣十條”基礎上進一步“加碼”。
今年采暖季環保限產與往年不同,首先,今年是“大氣十條”階段目標的考核年,大氣治理效果有明確的考核指標。其次,冬季限產已經不是單純“26+2”城市的范圍,山東、河北等地的非“26+2”城市也加強環保舉措,以應對冬季環保問題;第三,上半年鋼鐵、有色、煤炭等企業盈利普遍較好,將積極響應環保政策以保護自己的蛋糕。這些因素決定了今年秋冬季環保措施將更嚴格。
多位業內專家認為,環保限產措施收嚴,將對鋼鐵有色、化工、建材、醫藥行業中的相關限產產業形成供給端收縮,產生推升價格的預期。利好不在此區域或不受相關限產措施影響的上市公司。
鋼鐵階段性供需格局有望大幅改善。在采暖季環保限產嚴格、中性和寬松三種情境下,分別對應鋼鐵減產量為0.31億噸、0.28億噸和0.26億噸,占2016年同期采暖季粗鋼產量的11.7%、10.8%和9.8%。
采暖季環保限產將波及大部分鋁產業鏈。目前“2+26”城市涉及氧化鋁產能占全國總運行產能的36%,電解鋁占全國的33%。天風證券分析師認為,在目前產能結構下,氧化鋁、預焙陽極均存在缺口。隨著違規產能的關停以及采暖季環保限產,缺口逐步擴大,預計氧化鋁缺口約為800萬噸,預焙陽極缺口約為150萬噸。
附:2017年建筑材料價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