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近年來,我國一些老舊住宅,特別是建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居民小區的樓房不同程度出現外墻、頂層等部位風化開裂情況,外墻面瓷磚脫落事件經常發生,有的把做雨棚的鋼化玻璃砸成“蜘蛛網”,有的鑲進了商鋪的招牌中,有的車窗被敲出大洞,甚至有居民頭上、肩上鮮血直淌……頻繁發生的瓷磚脫落傷人事件,一次又一次讓“頭頂上的安全”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引發民眾擔憂。
一、外墻瓷磚為什么會脫落?有哪些危害?
因瓷磚裝飾性強,同時具備較好的耐久性,易于清洗,同時能保護墻體等等優點,使其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一度成為外墻裝飾的主流,也是城市靚麗的風景線。因缺乏先進的瓷磚粘貼技術和材料,當時普遍采用水泥砂漿粘貼瓷磚,水泥砂漿就是用水泥和砂子、水攪拌而成的,不含任何添加劑,粘結度有限。尤其是現場攪拌的水泥砂漿,沒有任何計量標準,由施工師傅隨意決定組合比例,用鐵鍬在地面拌合而成,施工質量、性能沒有任何保證,因此使用一段時間之后,瓷磚往往就出現了空鼓、松動等現象,隨時都有可能脫落。水泥砂漿中的水泥發生水化反應,遇水產生收縮、凝固反應,長時間持續反應后就算是剛開始沒有空鼓的瓷磚,后期也可能會出現空鼓、開裂問題。另外,瓷磚質量不合格,選用不恰當,或者瓷磚性能不符合當地氣候環境,施工工藝控制不當,外墻維護缺乏維護保養等原因也導致瓷磚后期出現脫落問題。
瓷磚脫落一方面有礙觀瞻,就像墻面得了 “牛皮癬”一樣,看上去特別不舒服;另外,瓷磚脫落容易砸傷行人和車輛,危及樓下行人的生命安全,給社會公共安全造成較大危害。此外,瓷磚脫落,時間長了會引發墻體開裂,造成室內墻體滲漏,墻面裝飾涂料或者墻紙發生起皮、脫落和霉變現象,給居民生活帶來諸多不便,而且維修起來費時費力費錢,成為不少居民的“心頭病”。圖1—4為海口市老小區外墻瓷磚空鼓、脫落情況。

為了最大限度降低、消除瓷磚脫落現象的發生,在我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中,各地政府均將外墻列為重要的改造內容,外墻是所有改造內容中,工程量占比大,且施工難度較高的項目。
二、外墻瓷磚脫落幾種常規維修方法
目前,針對鋪貼瓷磚的外墻維修改造有幾種常規做法。
一種是對老舊小區外墻采用局部維修的做法,只對局部空鼓地方進行鏟除和修補,這種做法治標不治本,無法阻止其他部位瓷磚脫落。另一種做法是對于滲漏部位采用裂縫切割方法進行修補,用切割機將裂縫切成V形縫然后填充柔性膩子,裂縫表面再涂刷一道防水材料進行修補。上述兩種方法都難免給外墻打上“補丁”或“繃帶”,嚴重影響城市的形象。
還有一種常規做法是將外墻瓷磚、老化的抹灰砂漿層全部鑿除,然后在外墻重新抹灰找平,增設防水層、外墻膩子和涂刷涂料,相當于將建筑外墻飾面先全部鑿除,再重新施工一遍。這種做法需要拆除外墻安裝的防盜網和空調主機,維修工程造價較高;另外,施工周期長,移動空調主機或防盜網會影響居民生活,且施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建筑固廢垃圾以及打砸的噪音污染,不利于節能減排。因此,不到萬不得已,居民一般都不愿意采用這種方法。
有沒有一種簡易快捷的方法,不用全部鑿除老舊小區外墻瓷磚,但又能避免瓷磚空鼓、脫落風險,同時還能保證外墻防水功能,起到“一舉多得”的效果呢?
三、老舊瓷磚外墻防水防脫施工工藝介紹
針對老舊小區外墻脫落問題,筆者公司研發了一種老舊瓷磚外墻防水防脫施工工藝,該工藝已經在海南省舊改外墻項目大量應用,均取得較好的施工效果,也申請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實用新型專利”。該老舊瓷磚外墻防水防脫結構做法見圖5。

下面,筆者簡單介紹一下該技術的施工工藝:
1)原墻面處理。原外墻瓷磚面鑿除疏松部位后,用1∶2水泥砂漿重新補平,提高墻面的附著力。在鑿除了瓷磚的墻面涂刷墻面固化劑。
2)涂刷界面處理劑。涂刷時建筑外立面和建筑地面周邊應采取防護措施,防止涂料滴落造成污染事件。
3)批刮抗裂防水中涂。對于需要加強防護的部位,可以再涂刮兩遍抗裂防水中涂,中間設置一道不銹鋼絲網形成整體抗拉拔性,實現外墻整體防水性和安全性。
4)外墻膩子找平。有些高度差較大的外立面建議采用噴點做法,以降低視覺高差。
5)涂刷外墻涂料。待外墻膩子刮涂好以后,再涂刷兩遍外墻涂料,為提高附著力也可以在外墻涂刷之前先涂刷1遍外墻底漆。
四、結語
外墻瓷磚脫落是房屋老化進程的一種表象,在多年的風吹雨打中,我國老舊小區外墻的馬賽克、陶瓷面磚出現的脫落、開裂、滲水等情況,給百姓安居帶來巨大挑戰,急需要得到解決。在外墻改造中,采用一些好的新材料和新工藝能提高改造效率,降低改造成本,保證改造質量,值得防水業內人士不斷探索和實踐,讓居住在老房子中的群眾也能實現“安居”夢想。
原文刊載于《中國建筑防水·悅居》數字期刊2022年第8期(作者簡介:王忠)